2017年即将开始,又一将深度影响医疗、医药市场的政策要大规模推广了。
12月2日,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布《关于实施有关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》(国卫办医函〔2016〕1315号),通知表示,国家卫计委已经委托专家制定了共计1010个临床路径,供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参考使用。12月9日,中华医学会的官网公布了这1010个病种的临床路径。
临床路径管理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,其目的主要是规范治疗手段,同时控制医疗费用。
此前,曾在医药界广为流传的一个案例是,销售月例会上一医药代表颓废地表示,他负责的某家重点三甲医院针剂产品销量下降得一塌糊涂,“医生在医院的电脑系统里开不出我们的产品”。为什么?被停药了,还是医院断货了?都不是,因为该医院实施了临床路径管理。
分析人士认为,此次国家卫计委将1010种临床路径整理后发布,意味着未来将大面积推广这1010个临床路径,这将影响部分药品生死,因为进不了临床路径就进不了医生的处方,上述案例也会不断重现。
2017是推广临床路径的关键年
2009年10月13日,卫生部发布了关于印发《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(试行)》的通知,为疾病治疗套上了“紧箍咒”。
健识君从北京多位三甲主任医生那了解到,北京不少大医院早已经开始实行临床路径管理。但是,范围上只是在部分科室、病种,未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和普及。
随着医改的逐步推进,临床路径管理越来越受重视,国家卫计委多次就此发文,健识君在此不一一列举。从实现的时间来讲,2017年是推广临床路径的关键时间节点。
2015年1月,国家卫计委发布《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》,文件提到:
大力推行临床路径,至2017年底,所有三级医院和80%的二级医院实行临床路径管理,三级医院50%的出院患者和二级医院70%的出院患者按照临床路径管理。
由于很多疾病都是重病、大病、需要住院治疗的疾病,所以对50%三级医院+70%二级医院的出院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比例要求,将直接影响这部分医药市场。
抗生素、辅助用药仍有市场
由于临床路径对医疗、医药市场影响巨大,健识君对国家卫计委发布的1010个临床路径中涉及的用药进行了整理,其中是不是有您的品种,您可一目了然。(文末有彩蛋哦)
有两个特别有意思的发现,健识君愿和各位分享:
1,抗生素仍有广阔的市场潜力。现在江苏、浙江、黑龙江等省在门诊限制大输液、限制输注抗生素,让不少医药人士看衰抗生素,但是,从健识君整理的这1010个临床路径来看,不少疾病的治疗中,抗菌药都是必须的治疗环节,所以,在住院市场,抗生素市场仍然非常广阔。
2,辅助用药仍然有机会。虽然现在临床对辅助用药限制厉害,各地也在不断出台辅助用药目录,但是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中,明确了一些疾病需要的辅助治疗,包括营养支持治疗等,一旦有支持治疗辅助治疗字样,相应的药品都能有市场。
部分用药不合理?医院才有最终决定权
国家卫计委此次发布的临床路径大部分只是框定了疾病用药的范围,主要是指导,具体路径还是由各医院来决定。据健识君从医疗界人士那里了解到,医保控费是此前落实临床路径的原则之一。
在制定临床路径时,医院在医保控费这个尺度上把握可能不会那么严格,但是现在在医保总额控费的大前提下,医院有动力按照医保控费要求制定本医院的临床路径,以保证医院支出不超过控费总额。
不过,作为对医药市场影响巨大的临床路径,也有医药人士指出,临床路径并没有考虑复合病症的情况,很容易小病复合、叠加多种疾病,也没有相应的各级医院收费标准,很容易出现同一疾病,医疗费用千差万别的情况。
此外,涉及到药品使用上有的中规中矩,以类别为代表,不偏不倚,中立客观;有的直接逾越正常的用药规律,忽视城乡差异和医院等级差异,放弃大类产品中各类应用成熟的产品,直接点名推荐几百块,几千块的后一代产品;甚至个别路径以某些药品为路径名称,这样只会加剧不合理用药和产生更多大处方的发生,加剧企业间不平等竞争,加剧民众医疗费用快速上涨。
附:2016年颁布60个临床路径用药目录(部分)
此文来源于网络
深圳健竹生物专注于:医药对照品、法医毒物鉴定定性,定量分析用品(标准品/标准溶液)、试剂、中间体,定制合成,提供EP、USP、JP、BP、TRC、TLC、美国NIST、法国中草药EXTRASYNTHESE、美国中草药ChromaDex、英国国家生物制品NIBSC、美国zyagen 、等国内、外标准品、试剂。
公司现联合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推出新药研发服务(DNA分子编码药物筛选),化学合成与技术优化服务,创新中药及天然药等物技术服务。
欢迎咨询:QQ:1966661275,电话:0755-89218889